家庭教育吧

当前位置:

家庭教育吧  >  育儿专栏  >  幼儿不分享行为的原因与措施

幼儿不分享行为的原因与措施

2023-05-15 09:44 4032

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,不喜欢和小朋友交流玩耍,所以导致他的人际关系比较差。幼儿总是独来独往,就会养成自私的性格,不愿意与他人分享,甚至共用的娱乐设施都不允许其他孩子靠近,不然就大哭大闹。

幼儿不分享行为的原因

原因1:小孩子不懂得什么是分享。在孩子年纪很小的时候,小孩子不懂得什么是“分享”,因为小孩子的大脑只是刚刚开始具备了简单的意识,他们对于这个世界还是正在处于一种探索和慢慢接受的阶段。这时父母想让孩子分享,孩子会认为父母是在强迫自己。

原因2:小孩子到了物权意识敏感时期。当父母让自己分享时,孩子会认为这是自己的东西,不能给别人。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是孩子不愿意分享的主要原因,孩子会有强烈的“这是我的”这样类似的意思。若是父母不加以引导,幼儿很有可能会变成一个自私、不懂得分享、不够大方的人。

原因3:沟通困难。沟通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,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沟通或者沟通方式不当,孩子可能会感到不被理解或者不被尊重。这种情况下,孩子可能会选择不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,因为他们可能认为自己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或者不被重视。

原因4:强迫性分享。如果分享不是出于孩子自愿,而是一种强迫性的分享,那这种分享也就没有丝毫的意义。很多家长在顾及自己面子的情况下,会强迫孩子与别人分享东西,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家教。此时幼儿就会出现不分享行为,因为他认为自己的东西给别人了就会不开心。

幼儿不分享行为的解决措施

1、父母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,在日常生活中,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学会分享。比如在周末组织几对家庭一起外出,带一些食物和玩具,家长主动带着孩子给在场的人分享美食,引导孩子拿着自己的玩具与其他人交换着玩。当幼儿做出分享的行为时,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,这能更好地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,让孩子在今后更加愿意去分享。

2、在生活中发现“分享”,尊重别人的物权意识。如果孩子看到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孩子也做出了分享行为,那么孩子将会更加容易接受并作出分享的行为。父母不仅要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,同样的,父母也要告诉孩子,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物权意识。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,孩子可不能随便地碰别人的东西。

3、让其感受到分享的好处。分享是一种神奇的东西,它使快乐增大,它使悲伤减小。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分享的过程中获得好处,即是增强孩子的收益意识。比如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时,彼此都喜欢对方的玩具,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们互相分享彼此的玩具。

孩子从中会感觉到分享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,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玩具,获得了更多的朋友,从而后期也更愿意和他人进行分享。

幼儿自私怎么引导

一、和孩子讲明道理

当家长发现孩子吃饭的时候,经常把自己爱吃的菜拿到自己的盘子里,并且还不让别人去吃。自己平时的零食也会藏起来,家长来客人了也不和其他小朋友分享,大人问孩子要的时候,还不愿意给。

当孩子出现这些状况,就是自私自利的表现,家长遇到孩子这种情况的时候,我们应该给孩子讲明白道理,让孩子明白自私自利是不会被别人喜欢的,也没有小朋友愿意跟你玩。

二、培养孩子的感恩心

生活中,如果这个孩子受到他人的帮助,对他人说了谢谢,相信大家的第一反应也是这个孩子真懂得感恩。其实感恩之心的培养,就是在生活当中的一些小事上面,我们也应该从小事当中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。告诉孩子当别人帮助了我们,我们就要懂得感恩,应该对他们说谢谢,要让孩子明白别人付出的任何行为,都不是理所当然的。

上一篇:幼儿做事拖拉的原因和措施 下一篇:幼儿自控力差的教育措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