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有1条回答
因为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空间,自己的圈子,很多事情都怕跟父母说,我们做父母的还是从小就要,多跟孩子交流,也不要总是凶巴巴的对他,要成为孩子的朋友。
为什么孩子长大了对父母就不亲了
1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,对孩子的打击过多。有些父母内心多多少少有“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”的心态,但是往往因为不得方法,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给了孩子过多的言语和身体的打击,给孩子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阴影。而孩子每一次想要跟父母说句心里话时,再次受到父母的打击,自然也就放弃了跟父母的沟通。
2、对孩子要求太高。经常在孩子面前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,如何有出息,埋怨自己的孩子没有成就大事业,殊不知,“人比人,气死人,”孩子没有拿自己的父母和别人相比,父母也不要盲目攀比,打击孩子的自尊心。“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,”互相关心照顾才是家庭成员所需要做的重点,没有什么比亲情和快乐更重要,不是为别人而活,而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。
3、控制欲强。父母特别强势,控制欲强,不懂得如何交流,孩子只要不听话,就认为孩子不孝顺自己,进行道德绑架,养了一个白眼狼。父母是真的爱孩子,可这种爱让孩子透不过气来,无法理解父母的真爱,或许父母的建议是对的,但是因为方式方法不对,孩子会逆反,走了弯路,更会埋怨父母。
孩子不愿意跟家长沟通怎么办
了解孩子,相信孩子
孩子慢慢长大,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和主观意识,也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!他需要被尊重,需要家长能够理解!不与父母沟通也属于正常现象,父母有些焦虑情绪也是正常的,因为父母一直把他们当成孩子,教育和沟通其实应随着孩子的成长去改变,如果还延用以前的沟通方式,自然孩子无法接受,会有抵触心理!
保持关爱,增加耐心,改变方法
孩子其实并不讨厌与父母沟通,相反很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支持!父母应该多多学习和思考,怎么与孩子交流才对!父母不要气馁,这时候要增加耐心,改变方式方法,只要孩子能平静下来,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,温和的与孩子交流,观察孩子的状态及心理变化!保持温和的语气,千万不要对孩子大声吼叫,这样孩子缺乏安全感反而容易急躁易怒!
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
家长的教育观念及与孩子的关系影响着其教育态度、教育期望和教育方式,进而决定其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,对孩子的发展产生长期的效应。所以,家长应该以朋友的身份,树立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、尊重孩子的兴趣与天赋、不以分数论英雄、教育重在理解与包容等科学的教子理念,拥有适合社会发展的亲子观、教育观和成才观。
家长可以尊重、倾听孩子的想法,鼓励孩子到小伙伴中去,加强孩子与小伙伴之间的友好往来。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,适当和孩子一起尝试磨难教育,体验做事情需要努力和坚持才会成功的感受,减少孩子的特殊化,树立平等意识,引导孩子学会分享、学会尊重他人、关心他人、帮助别人。
家长还可以鼓励并且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,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,让孩子做好分内的事情,有意识的交给孩子一些任务,要求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,引导孩子学会爱护身边的人和事物,鼓励并允许孩子参与家政,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,还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。
最后,作为孩子,父母不可能陪伴一辈子,所以,家长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。当孩子会走时,就要开始让孩子多自行活动,引导与训练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,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开端。在开始训练孩子自行活动时,父母可以与孩子共同做某件事情,让孩子感觉父母的关注、陪伴和支持,形成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,同事给孩子必要的帮助,逐渐的使孩子能够自己去做,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意!
父母和孩子之间良好的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。作为父母,即使工作再忙,也要抽出时间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,陪伴孩子时关机或静音半小时,全身心的陪孩子阅读、游戏,倾听孩子的心声,才会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。